西安事变,又称为双十二事变,是中国历史攸关的转折点。1936年12月12日,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"攘外必先安内"的既定国策,停止内战,一致抗日的目的,在西安发动"兵谏"。同月25日,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,以蒋介石接受"停止内战,联共抗日"的主张而和平解决。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,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。
事件背景:
早在1935年以前,共产国际就号召国内要建立起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。九一八事变后,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,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,国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刻不容缓。中国共产党深明大义,积极促进国共两党进行合作。但蒋介石顽固不堪,采取消极政策,这让爱国将士很是为难。
事件经过:
张学良和杨虎城等爱国将领屡次进谏,做了很多思想工作,蒋介石还是不为所动。于是他们在12月11日晚宣布进行兵谏,扣拿蒋介石和其他国民党军政要员,释放爱国群众,召开救国会议,国内外一片震惊。1936年12月12日,张学良和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"改组南京政府,容纳各党各派,共同负责救国;停止一切内战;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;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;开放民众爱国运动;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;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;立即召开救国会议。"抗日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。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,张、杨二人在军事、政治和对外宣传方面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
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,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,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,反对新的内战;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,争取中派,反对亲日派,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。派周恩来赴西安参加谈判,促进事件和平解决。
事件结果:
经过一系列的调解后,达成各种协议,释放蒋介石,西安事变和平解决。
1936年12月24日,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,被迫接受停止内战,联合抗日的主张。12月26日,蒋介石最后获得释放回到南京。
西安事变后,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到南京后即被扣押软禁,由大陆到台湾,从此丧失了自由活动的权利。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,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。东北军被分拆瓦解,十七路军被取消。
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"安内攘外"政策,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,建立了苏联所期望的抗日统一战线。
西安事变是中国抗争成功的希望,对于事变的领导者,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,他们具有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勇气,敢于做旁人不敢做之事,我们应对他们两位怀着尊重与感激之情,弘扬爱国主义精神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,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,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,中国革命正确地预见了发展的正确方向,正确地引领了群众走向美好的生活。新中国的成立,使得我们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。
0755-82805168
0755-82805168
总部地址: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国际创新中心(汇德大厦)31层;德纳福田: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金田路金中环商务大厦42楼